成都推出“算力券” 助力中小微企业“上云用数赋智”******
中新网成都1月12日电 (记者 贺劭清)记者12日从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新闻通气会获悉,成都将每年发放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“算力券”,用于支持算力中介服务机构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创客、科研机构、高校等使用国家超算成都中心、成都智算中心算力资源。
据了解,成都于近日印发《成都市围绕超算智算加快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》(下称《算力政策措施》)和《成都市建设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专项政策》(下称《区块链专项政策》)。
其中,《算力政策措施》以“提升算力设施能级,推进算力赋能应用,提高算力服务能力和安全性”为逻辑主线,围绕“供给端提升算力设施能级”“需求端推进算力赋能应用”“供需对接提高算力服务能力和安全性”3部分展开,共计推出12条具体政策措施。
针对《算力政策措施》出现了的新名词“算力券”,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副书记、市新经济委副主任周洪介绍,“算力券”是成都市政府针对算力资源消费免费发放的权益凭证,是成都市以政府补贴的方式帮助中小微企业使用算力的创新举措,旨在提升城市算力规模效应,推动中小微企业“上云用数赋智”,实现降本增效、提升服务,解决中小微企业资金实力不足、技术人才欠缺、算力匹配难应用少等痛点问题。
本次发布的《区块链专项政策》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牵头制定,主要分为“支持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”“深化区块链场景应用”“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”“营造良好发展生态”4部分共计10条专项举措。
“未来,成都除了充分发挥区块链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、数字经济模式创新、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外,还将把区块链技术作为元宇宙的底层技术、把区块链作为元宇宙的基础设施,抢先布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。”周洪表示,接下来,成都将加快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与融合应用,打下元宇宙未来产业的坚实基础。(完)
在盐碱地上种粮食是什么体验?这位“新农人”有话说******
手中有粮、心中不慌。为了保证老百姓的“米袋子”“菜篮子”,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人们对粮食的珍惜和劳作一天都没有停息。如今,我们通过高效治理模式,开始向盐碱地要粮食产量。吉林省西部属于多盐碱地,“新农人”武在洲在盐碱地里种水稻,2022年,他喜获丰收。在盐碱地上种粮食,他经历了哪些困难,又有哪些收获?
吉林省大安市兆丰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武在洲:我身后这堆稻谷就能卖到多少钱呢?80多万块。我这个晾晒场今年要是全能卖了,得卖将近600万元。以前村里人不信盐碱地能种出水稻,现在他们也服气了,纷纷跟着我一起干。听说大安市现在已经推广这种新技术70多万亩了,盐碱地真是变成了新粮仓。
吉林省大安市兆丰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武在洲:我以前是干建筑的,挣了点钱,可农村出来的人总感觉离开土地不踏实。2015年决定回村种水田,没想到亲戚朋友全都反对。那时候三十来岁,年轻有冲劲,又看到已经有人开始种了,所以觉得自己也行。没想到头一年上秋,亩产就三四十斤,赔了个底朝天,想来想去不甘心,还是那句话,我不服,但这回我不再蛮干了,种盐碱地光有力气不行,还得有科技。
吉林省大安市兆丰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武在洲:就是这块地给了我启发,给了我种植盐碱地的方法。这块地不是我的,是中科院专家的,上秋产量比我那高,平时长得也很茂盛,我就上他们这来学习了。
中国科学院大安碱地生态实验站高级工程师刘淼:他来到了我们大安碱地生态实验站,我们就给他推荐了现在的“大安模式”。
吉林省大安市兆丰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武在洲:专家说你之前靠传统的水洗盐的办法改造盐碱地效果肯定不行,得是良田、良种、良法,“三良一体化”高效治理模式才行。有了新技术当年亩产就超过了800斤,以前没服过谁,这下我是真服气了,第二年我又承包了3000亩盐碱地。
吉林省大安市兆丰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武在洲:这几年跟着中科院的专家,我不光学会了改地、种地,更懂得了其中的意义。我改种的盐碱地是国家十八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之外的土地,我多改一亩盐碱地就意味着国家多了一亩耕地。省里提出实施千亿斤粮食目标,最大的潜力就在我们西部盐碱地。
吉林省大安市兆丰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武在洲: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,又给我们吃了定心丸。要向盐碱地要粮食,要让黑土地多打粮食。我们的路子看来走对了,心里就更踏实了。新一年,我和我的小伙伴,还有帮扶我们的科技团队,把这条路要走得更稳,更远。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!